清明祭祖的意义 清明祭祖的由来和含义

聚智站 人气:8.33K
清明祭祖的意义 清明祭祖的由来和含义

导语:清明节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是一个特殊的日子,不同于喜庆的庆祝节日,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,同时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为节日的节气,所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。清明祭祖是多年的传统,但是这传统是怎么来的呢你知道吗?清明祭祖的意义你清楚吗?下面我们就开讲清明祭祖的由来和含义。

清明祭祖的意义 清明祭祖的由来和含义

清明祭祖的意义 清明祭祖的由来和含义

一是追思感恩。诸葛长青认为,做人必须感恩,不论是如何富贵吉祥,都不 要忘了祖先养护、荫庇之恩。你有现在,离不开祖先的保佑啊,要去感恩致谢。同时要发愿行善积德造福苍生、建功立业、光宗耀祖,让祖先开心快乐。

二是供奉祖先。作为晚辈,给祖先送贡品、烧纸钱、祭祀,让祖辈得到后代的供养,让祖先开心快乐,赢得天地认可,赢得神灵赞叹、祖辈加持护佑,

三是请求保佑。感恩祖先的同时,也请祖先冥冥之中保佑自己身体健康、家庭幸福、富贵吉祥。

清明祭祖十分重要,只要有时间,最好回家祭祀,让祖先们开心快乐、保佑家族,体现晚辈的孝心、体现家族的传承、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。

1、清明节的来历。

“清明节”,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。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。作为节气的“清明”,时间在春分之后。这时冬天已去,春意盎然,天清地明,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。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。祖先就用“清明”来称呼这一节气。

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历史悠久,诸葛长青认为源于人类始祖伏羲女娲,经过炎帝黄帝等五帝推行,遍布全国。可以考究的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

《历书》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

清明节

2、清明节祭祖的来历

清明节祭祖起源于何时?诸葛长青研究认为,清明节祭祖始于人类始祖伏羲女娲,他们分封天下之后,为了让后代记住自己祖先,所以提出了过年、清明祭祖的要求。

后来,历代帝王,都开始祭祖。文字记载说清明祭祖源于古代帝王将相“墓祭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

诸葛长青研究认为,古代帝王作为国家领袖,需要让自己国家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,所以就在清明节(新的一年农作物种植即将开始)这天,到祖宗陵园祭祀祖先,追思祖先、感恩祖先,祭祀祖先,请求祖先护佑,保佑自己的国家一年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、农作物丰收。

古时候,民间祭祀需要领袖、族长组织进行。后来这一做法传播到民间,民间也在这一天开始同步祭祀自己祖先,祭祖扫墓,追思祖先,请求祖先护佑家族。

清明节祭祖逐渐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。

后来,人们把祭祀晋朝介子推的“寒食节”和“清明”结合起来进行。

3、扫墓有哪些讲究和忌讳

扫墓有哪些讲究和忌讳

清明前一、二日,家人到祖坟察看一番,若祖坟及周边有杂草,予以清除,称“扫墓”。若坟头不整,培土修整,称“添坟”。扫墓、添坟之后,在坟头上压几张黄表纸,以告慰先人香火不断,并告知别人逝者后继有人。

清明这天一早,各家各户准备在家准备祭品,祭品有烧纸、猪肉、油馍、水果。

烧纸是一种颜色灰黄的薄草纸,因专门用于烧化,俗称烧纸。迷信的说法,烧纸燃烧后,到了阴间会变成钱,所以,烧纸又称“纸钱”,烧纸钱祭祖,就等于给先人“送钱”。

旧时的烧纸为整张,须用菜刀裁开,现在出售的烧纸已裁好、成捆,但不能说一捆烧纸,而说一刀烧纸。打开一刀烧纸,把菜刀竖起来,用刀柄按压烧纸,上面便出现一些近似铜钱的印迹。然后,五指弯曲成爪,顺时针按旋烧纸,四四方方的一摞烧纸渐呈圆形,称“旋纸”。揭起三张,对折为一小沓,摞成一摞,放入竹篮中。

祭祖用的猪肉也有讲究,一、二斤的整块肉,而且这块肉上肉皮、肥肉、瘦肉和骨头齐全,称“刀头肉”。把刀头肉煮一下,半生儿,插上一双筷子,放进碗中。有些人在祖先坟前许愿,如果愿望得以实现,还愿的时候,刀头肉至少得五斤,称“连刀五斤大刀头”。

油馍是自家炸制或烙制,水果多为苹果,有的人家还带上鞭炮。

清明节上午,族中男丁在长辈的带领下,带上祭品,赶往坟地,按先人的辈分,在其坟前摆上祭品,一一烧纸、磕头。磕头的时候,祭拜者还要叫着先人的称谓祷告,比如:奶奶,孙子给您送钱来了,您要保佑咱家四季平安、幸福美满。如果亲人新丧,祭拜时要痛哭示哀。

烧祭完毕,领头长辈要重申一下先人的称谓和坟头的位置,告诫晚辈将来一定要记清坟头、勿忘祖先、及时祭拜。如果清明期间不修坟祭祖,则被乡里视为不孝。

有些地方,出阁的闺女,清明节期间不许回娘家上坟,民间对此有“清明去上坟,绝了娘家人”的说法。而大部分地区则无此习俗,但是,回娘家祖坟祭拜,须备一份祭品,先回娘家报到,再在娘家亲人陪同下上坟祭祖,不可直接独自上坟。